走进泰山--欢迎光临五岳独尊的泰山
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|
联系我们
|
网站导航
首 页
旅游资讯
泰山风光
泰山文化
泰山景区
旅游线路
泰山周边
泰山专题
泰山导游
泰山攻略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
>
泰山文化
>
泰山封禅文化
秦始皇封禅
时间:2019-11-20 来源: 作者:
秦始皇在政治上是十分敏感的,对秦建立后的政治状况,有清醒的认识:“秦始皇帝常曰:‘东南有天子气’。因东游以厌之”(《 史记.高祖本纪》)。所谓“东南有天子气”,就是说“东南”(主要是指楚国辖地)有反抗秦王朝并企图取而代之的政治基础和力量。“东游以厌之”的“厌”是“压”的假借字,“厌”就是“镇压”。这就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开始东巡的重要原因。我们认真考察一下秦始皇所说的“东南有天子气”的内容,对我们了解秦始皇的泰山封禅是极为有益的。
东方反抗秦王朝的政治主要力量有两个方面:
一是六国贵族的剩余力量。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载:“留侯张良者,其先韩人也。……良年少,未宦事韩。韩破,良家僮三百人,弟死不葬,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,为韩报仇,以大父、父五世相韩故。”张良本不姓张,而姓姬。秦灭韩,他为韩报仇,求刺客,并且终于找到了刺客刺杀秦始皇:
良尝学礼淮阳。东见仓海君。得力士,为铁椎重百二十斤。秦皇帝东游,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,误中副车。秦皇帝大怒,大索天下,求贼甚急,为张良故也。良乃更名姓,亡匿下邳。 (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)
张良收买刺客刺杀秦始皇,就目的而言,是政治性的报复,秦灭韩,被灭的韩统治集团的残余力量伺机报复,可以理解。但行为本身又过分简单化。得一力士,在秦始皇被前呼后拥、护卫如林的情况下行刺,风险实在太大。结果,不得不改姓更名,逃亡到江苏下邳。毫无疑问,张良逃亡下邳,是张良的失败。 一个有作为的人,在失败之后,就应该认真地研究失败的教训,从失败的教训中寻找成功的秘决。历史学家有时也是幽默的,用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发表议论。相传张良逃到下邳后,遇到一位圯上老人。老人见张良,有意将鞋坠入圯下,令张良去拾取,又令张良给穿上。张良一一完成之后,老人笑而去。随后,老人返回,约张良“后五日平明”在圯上相会。五日后,张良如约前往,而老人先在。老人批评张良:“与老人期,后,何也?”再约,又不成。又约五日,张良半夜而往。老人大喜,送给张良一本《太公兵法》,并说:“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。后十年兴。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,城山下黄石即我矣。”所以后人因称圯上老人为黄石公。《太公兵法》固然是解释张良后来常有奇计的原因,但是,故事本身却告诉人们一个历史的经验,复仇要有耐心,不可急躁。耐心能出现计谋和智慧,耐心能组织和聚集力量。这个故事显然是针对着张良在博浪沙的失败而发的。张良后来能克制急躁而忍耐,是因为接受了这个教训。此后,张良聚少年百余人,投奔刘邦,终成大业。
随后在江东起兵反秦的项梁和项羽,和张良相似,属于六国贵族的政治势力。
二是六国人民不堪重压而起兵反抗:
二世元年七月,发闾左适戍渔阳,九百人屯大泽乡。陈胜、吴广皆次当行,为屯长。会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失期,法皆斩。陈胜、吴广乃谋曰: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”陈胜曰:“天下苦秦久矣。吾闻二世少子也,不当立,当立者乃公子扶苏。扶苏以数谏故,上使外将兵。今或闻无罪,二世杀之。百姓多闻其贤,未知其死也。项燕为楚将,数有功,爱士卒,楚人怜之。或以为死,或以为亡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、项燕,为天下唱,宜多应者。”吴广以为然。 (《史记.陈涉世家》)
这里讲了两个问题,一是六国人民与秦统治集团的矛盾。秦建国之后,北修长城,咸阳大修宫殿,其工程之浩大,令人瞠目结舌。范文澜先生在所著《中国通史》第2册中说:“秦时全中国人口约二千万左右,被征发造宫室坟墓共一百五十万人,守五岭五十万人,蒙恬所率防匈奴兵三十万人,筑长城假定五十万人,再加其他杂役,总数不下三百万人,占总人口百分之十五。使用民力如此巨大急促,实非民力所能胜任。虽然形式上不发闾左,但刑法苛暴,很多农民被称为罪人去服各种劳役,实际上等于部分的发闾左。秦始皇末年,农民起义已经接近了爆发点。”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。《 陈涉世家 》中说的“会天大雨,道不通 。度已失期。失期,法皆斩”,就是说明秦的刑法苛暴。劳役要按期到达,如不按期到达,皆斩,连大雨的耽误,也算入犯法之内,实在不近情理。陈胜、吴广揭竿而起,相从者风起云涌,可见秦王朝与人民的矛盾严重到了何种程度。二是秦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十分严重。秦始皇信奉韩非的学说,韩非的学说十分重视皇帝的权威,从价值观念的取向上,向上层统治集团倾斜,皇帝是最受尊宠的人。另一方面对人民,对臣下,又严刑峻法。历史的辩证法常常与统治集团的荒唐愿望相反。秦始皇以为设郡县,销兵器,御臣下,就可以长治久安,王朝万世。殊不知权力越集中,越容易产生争权的矛盾,皇权越专有,越容易产生政变。秦始皇之世存在两大内部矛盾。知识分子集团在秦中央集权制下非常不适应。本来,七雄并世,知识分子百家争鸣,百花齐放,政见不合,拔腿就走,另谋高就。俗话说,此处不留人,自有留人处。苏秦、张仪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。到了秦一统天下,政见不合,要受到纠缠。六国灭亡,另谋高就只是一句壮胆的空话,此处不留人,就再也没有留人处了。习惯于百家争鸣的士人,只能改腔变调,附和一家之言。这其间免不了种种矛盾和斗争。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苛刑暴政,以此来解决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。有人说,坑儒不是“坑”的知识分子,只是一批方术之士,其中不乏不逞之徒。这话当然不是完全没有依据,不过秦杀了一些不同意见的士,也是不争的事实。退一步说,即使一位士也没杀,但焚书却是无可否认的真实。史书上说过,马上得天下,并不能马上治天下。夺天下要武人也要文人,治天下也要文人也要武人。秦始皇建国之后,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,是他一生的重大失策。其次,权力过分集中,必然导致权力腐败。举一个很小的事例:秦始皇的一大功绩是“行同伦”,力求统一全国的人伦风俗和道德观念。他在东巡浙江时,有《会稽刻石辞》,称“防隔内外,禁止淫佚”,“夫为寄豭, 杀之无罪”。这当然是一个维持社会良好风尚的决定,但是,秦始皇建国后大修宫殿,在咸阳仿六国宫殿形式,修建宫殿145处, 藏美女万人以上。最为奢侈的当是“阿房宫”:
2
/
5
首页
上一页
1
2
3
4
5
下一页
尾页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泰山风光
一柱擎天
佛生万象
石刻虎
金蟾拜佛
古银杏
玉皇顶
舍身崖
泰山岱庙
·
今昔对比看千年岱庙变迁
·
元宵之夜的岱庙
·
岱庙望岳楼
相关文章
栏目推荐
赞助商链接
首页
|
关于我们
|
版权声明
|
广告服务
|
旅游资讯
|
泰山风光
|
泰山景区
|
旅游线路
|
泰山文化
|
泰山周边
|
泰山专题
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05-2019, All Rights Reserved
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,Firefox10、IE8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
京ICP备1602217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