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泰山--欢迎光临五岳独尊的泰山
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|
联系我们
|
网站导航
首 页
旅游资讯
泰山风光
泰山文化
泰山景区
旅游线路
泰山周边
泰山专题
泰山导游
泰山攻略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
>
泰山文化
>
泰山封禅文化
唐太宗的未遂封禅
时间:2019-11-20 来源: 作者:
此外,房玄龄、魏征等人议定的封禅仪典还包括玉策、金匮、方石再累、泰山上圜坛、圆坛上土封、玉玺、立碑、设告至坛、废石阙及大小距石等。这是从秦始皇封禅泰山以来,关于泰山封禅仪具、礼仪讲的最详细最明白一篇文字。因为本身只在说明,读起来趣味性稍嫌不足,仅录两条说明,以备一格。看来,朝内朝外,朝上朝下,争论五六年,才趋于一致。
贞观十五年(公元641年)夏,李世民正式下诏,“以来年二月有事于泰山”。可是《资治通鉴》又说,“有星孛于太微,太史令薜颐上言,未可东封。辛亥,起居郎褚遂良亦言之;丙辰,诏罢封禅。”由此可见,这一次的封禅,又以流产而告终。我们在《全唐文》中找到了李世民的《停封禅诏》,他说:
今太史奏,有彗星出于西方。朕抚躬自省,深以战栗。良由功业之被六合,犹有未著;德化之覃八表,尚多所阙。遂使神祇垂祐,警戒昭然。朕畏天之威,寝兴靡措。且旷代盛典,礼数非一。行途之间,劳费不少。东夏凋弊,多未克复。将送仪仗,转运粮储,虽存节省之仪,终烦黎庶之力。非唯上亏天意,亦恐下失人心。解而更张,抑有故实。前以来年二月有事泰山,宜停。李世民说过,在国家政治生活的运作过程中,上至皇帝,下至大小臣僚,皆应有所畏。若无所畏,必然腐化堕落。李世民声称他畏天,要求臣下畏法。倘若不畏天不畏法,就是无法无天。无法无天,在中国文化心态中,是一个不祥之词,也是批评目无法纪的强硬之词。如果一个王朝的帝王和大臣都无法无天起来,大概就是王朝末日的到来之日。李世民在这里真的是畏天。有“天”可畏,总比无“天”可畏要好。不过李世民以“彗星出于西方”而停止封禅,还有更深层次的背景。
检《资治通鉴》,在李世民下诏停止封禅泰山的同时,正是太子李承乾勾结突厥人刺杀于志宁的时候。于志宁是唐太宗的亲信之一,李世民委派他辅助太子李承乾。在于志宁就任之际,李世民对于志宁说:
古者太子既生,士负之,即置辅弼。昔成王以周、召为师傅,日闻正道,习以成性。今太子幼,卿当辅以正道,无使邪僻启其心。勉之,官赏可不次得也。(《新唐书?于志宁传》)
于志宁忠于职守,多次给太子提意见。李世民满意,而太子却怀恨在心。太子居然“私引突厥,与相狎比”。此乃朝廷大忌,亦政治生活之大忌。理所当然地遭到于志宁的反对。于是太子李承乾派张师政、纥干承基刺杀于志宁。只是由于看见于志宁“憔然在苫块中,不忍杀”,才得以幸免。李世民得知此事,自然心中惴惴不安。搞政治的人,都特别敏感,父子、兄弟、夫妻之间都不无戒心。李世民自然对李承乾的行为特别敏感。只是这种敏感难于启齿,只能放在心里,体现在行动上。所以,李世民得知李承乾的行为之后,一面对李承乾身边的人严加惩处,“宫臣皆罪废”,一面对于志宁大加慰勉:“闻公数谏,承乾不听公,故至此。”李世民对这件事敏感,因为太子圈是唐王朝的后院,后院里的星星之火,是可以燎原的。居安当思危。
其次,正如《新唐书》作者所批评的,李世民“好大喜功,勤兵于远”。贞观十五年前后,东方的高丽,北方的突厥,是李世民注视的对象,稍有风吹草动,都会引起唐王朝和李世民的关切。李世民宣布去泰山封禅之后,远在大漠以北的薛延陀,越大漠而南,进攻突厥族:
薛延陀真珠可汗闻上将东封,谓其下曰:“天子封泰山,士马皆从,边境必虚,我以此时取思摩,如拉朽耳。”乃命其子大度设发同罗、仆骨、回纥、靺鞨、?等兵,合二十万,度漠南,屯白道川,据善阳岭以击突厥。俟利苾可汗不能御,帅部落入长城,保朔州,遣使告急。
本来,薛延陀攻打突厥,不能说与唐王朝没有关系,但是,关系并不直接。突厥被唐王征服后,与唐王结成归顺关系,事实上受唐王朝的保护。另一方面,李世民对边境少数民族存有戒心,总是担心引起连锁反应,造成整个边境的不稳定。于是派营州都督张俭压薛延陀东境;兵部尚书李世勣屯朔方;右卫大将军李大亮屯灵武;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出云中;凉州都督李袭誉出薛延陀之西。五路大军三面包抄,真是大军压境,势在必胜。并且在诸将出征之时,李世民亲自叮嘱:
诸将辞行,上戒之曰:“薛延陀负其强盛,俞漠而南,行数千里,马已疲瘦。凡用兵之道,见利速进,不利速退。薛延陀不能掩思摩不备,急击之,思摩入长城,又不速退。吾已敕思摩烧秋草,彼粮糗日尽,野无所获。顷侦者来,云其马?林木枝皮略尽。卿等当与思摩共为犄角,不须速战,俟其将退,一时奋击,破之必矣。” (《资治通鉴》卷一九六)
显而易见,李世民是驾驭战争的能手,他对薛延陀的优势与劣势了如指掌,并且对对方行军途中的细节,搞得清清楚楚。兵家常说,“知已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果然,薛延陀一看形势不利,突厥身后站着一个强大的李唐王朝,于是“遣使入见,请与突厥和亲”。唐王朝当会允许薛延陀退而求其次,结果,李世民大败薛延陀。当薛延陀的使者北归时,李世民则警告薛延陀“吾约汝与突厥以大漠为界,有相侵者,我则讨之。”“归语可汗:凡举措利害,可善择其宜。”李世民的原则,是保持边界稳定,相互斗争和背反唐王朝都是不能允许的。薛延陀战事至此结束,但是薛延陀发动战争的起因却是“天子封泰山,士马皆从,边境必虚”。 这不能不引起李世民对边事与封禅互动关系的重视与关切,这当然是他决定停止封禅的因素之一。尽管停止封禅在薛延陀南侵之前,但薛延陀南侵之前,李世民一定早就有军情预报了。一次大规模的战争,双方都应有一个准备过程,突然行动是极为罕见的。
贞观二十一年(公元647年)正月,李世民要圆封禅泰山的旧梦,“诏以明年仲春有事泰山,禅社首;馀并依十五年议 ”。贞观十五年未曾实现的封禅,将于贞观二十二年举行。然而遗憾的很,正月里决定的事,到了8月份又被取消,“诏以薛延陀新降,士功屡兴,加以河北水灾,停明年封禅”。检《全唐文》,我们又找到了贞观二十一年的《停封禅诏》,有关文字摘引如下:
5
/
6
首页
上一页
3
4
5
6
下一页
尾页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泰山风光
一柱擎天
佛生万象
石刻虎
金蟾拜佛
古银杏
玉皇顶
舍身崖
泰山岱庙
·
今昔对比看千年岱庙变迁
·
元宵之夜的岱庙
·
岱庙望岳楼
相关文章
栏目推荐
赞助商链接
首页
|
关于我们
|
版权声明
|
广告服务
|
旅游资讯
|
泰山风光
|
泰山景区
|
旅游线路
|
泰山文化
|
泰山周边
|
泰山专题
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05-2019, All Rights Reserved
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,Firefox10、IE8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
京ICP备1602217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