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桓公夺取君位以后,任用管仲进行改革,奋发图强,在“尊王攘夷”的旗帜下,北伐山戎,南抑强楚,勤王平乱,经过“九合诸侯”,不断树立盟主威信,扩大国家军事实力,首开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局面。 齐桓公既成霸业,踌躇满志,认为是顺天承运,功德圆满,可比尧舜,于是在葵丘(今山东淄博境内)召集诸侯开会,希望去封禅泰山。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大业,但他认为现在封禅还为时尚早,不到时机,于是力劝桓公不要成行。他对桓公说:“陛下,传说古代在泰山举行封禅的帝王有七十二家,而据我所知是言过其实,只不过有无怀氏、伏羲氏、神农氏、炎帝、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、夏禹王、商汤王、周成王等十二家。他们都是受命于天,祥瑞出现时才封禅泰山的。” 桓公听后,认为当着诸侯臣属的面前管仲如此言语,很是让他难堪,于是,非常生气地对管仲道:“我北伐山戎,到了河北之境;西伐大夏,越戈壁之滩,束马悬车,登上了卑耳之山;南平河南之地,在熊耳山上眺望江汉平原。未使兵车而会盟王有什么不同?为什么他们可以登封泰山召告天下,而独我不能?” 管仲并没有被桓公的威势所迫而停止尽一个忠臣的职责,他深知与其正面辨论,肯定不能说服桓公,于是,他用具体的事例对桓公说:“以前帝王封禅的时候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人民安居乐业,天下太平。东海出比目鱼,西海现比翼鸟,之后,不召而自至的祥瑞之物到处可见。如今,不仅凤凰不来,麒麟未至,丰实的稻谷不生,而且蓬蒿莠昌茂,凶猛恶劣的鸱枭时常出现,国家尚不巩固,人民尚不富足,祥瑞尚 未出现,难道现在就是封禅的时机吗?” 齐桓公听罢,无言以对,于是收回成命,放弃了封禅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