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岱宗坊不远有一石坊,上题“白鹤泉”三字,此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流的名泉。
原来的白鹤泉,泉水突涌,滔滔不绝,味甘清洌,还有一条水渠与山下双龙池相通,泉水从龙口流出,喷珠吐玉,不失为一大景观,四邻八乡的百姓饮水也大都取之此。不过现在早已泉竭渠闭了,真是天大的憾事。
说起这泉水如何枯竭,当然事出有因,人们每逢提及都愤愤不平。
相传,清朝时候,泰安有个姓冯的秀才,连做梦都想升官发财,可就是屡试不第,到如今年逾花甲,也不曾得半个进士。他曾发誓:人生一世,不能流芳千古,也要遗臭万年。正巧这年朝廷开科,冯秀才绞尽脑汁、搜肠刮肚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中了。皇帝见他两鬓染霜,胡子一大把,便留他做了太子的教师太傅。 不久圣上驾崩,太子登基,冯进士也顺风得势,加封为御史。有了皇帝做后台,冯进士觉得腰粗气壮,便呼风唤雨地作起恶来。他嫉贤妒能,诬陷忠良,文武大臣都敢怒而不敢言。
过了一段豪华的宫廷生活,冯进士又想回泰山观光,一来可以向人们炫耀他的威武,二来沿途还可以收得一大笔钱财,正是名利双收的好事。主意一定,便奏请圣上,带领一帮人马出了京城。
沿途州县,哪个不知当朝御史的厉害,他可以使你飞黄腾达也可以置你于死地。所以,那些州官县令无不对他高接远迎,献眉讨好,临走还送些金银珠宝、特产名吃,冯御史都无不“笑纳”。
冯御史来到泰城,县官更是百般讨好,大开宴席,就连准备进贡的赤鳞鱼也摆上了。酒过三巡,县官忙恭维道:“御史大人,你老人家发迹高升,也给泰山带来了福音,前不久山前出了个宝泉,请大人前往观赏。”
县官一番话,说得冯御史心里美滋滋的,听说有一个宝泉,便让县官带他前去观看。冯御史来到泉边,只见泉边绿草茵茵,翠竹亭亭,野芳遍地,泉水如银蛇从石隙中跃出,形若白鹤展翅,声似丽鸟长鸣。冯御史正欣赏着这人间奇景,县官又插言:“有一天,下官前来游玩,一位白发老人对下官说:‘名山名泉第一流,辈辈人才出不休’。正待下官细问,老人却飘然而去。”县官本想说得神乎其神,奉承奉承冯御史,谁知冯御史一听反而很不高兴。他想,倘若日后人才辈出,就显不出他的才气了,那时还有谁敬奉他?不成,一定要把泉子堵死。于是,他回头对县官说:“不要听信妖道胡言,这泉上布满妖气,如不除掉,一定会大祸临头。”
县官唯命是从,就是冯御史说砂锅能捣蒜,他也会说捣不烂。于是赶紧派了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运来山石灰土,可是泉水奔涌,十几条大汉忙了半天也没堵住,冯御史下令抬来七七四十九口大锅,套着盖在泉眼上,才把白鹤泉闷死了。
周围的乡亲们早闻冯御史的“大名”,听说现在又闷死了白鹤泉,实在咽不下这口气,便都来找他算账,要求重开此泉。人们把冯御史捆起来,揭去四十九口大锅,泉眼一露,飞出一只白鹤,只见白鹤绕泉飞旋一周,突然直奔御史而来,将他两只贼眼啄去,一声长鸣,朝泰山后面飞去。就这样,白鹤泉失去了淙淙的泉水,不久就干枯了;而在山北的济南却冒出了趵突泉、珍珠泉、黑虎泉等七十二名泉。从此,天下豪杰汇聚泉城。
冯御史连惊带下,又失去了双眼,不久就死了,至今仍遭人们唾弃。不过,却也实现了他“遗臭万年”的宏愿。 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