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泰山西路,有一个著名的风景点——黑龙潭。这潭约一丈方圆,潭水碧绿,深不见底,无论天气多旱,从不见潭水下降。据说,这潭与东海相连呢。在黑龙潭的南边不远,还有一个方圆数十丈的大水湾,叫白龙池,池浅水清,碧波荡漾。如果走上长寿桥,凌空鸟瞰,潭池相映,恰似镶嵌于群山怀抱中的两块绿宝石。这白龙池和黑龙潭,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来历呢。
相传,明朝时候,泰山脚下住着一个很有名的石匠,名叫张志。张志妻子早逝,膝下只有一对孪生儿子,老大叫黑龙,老二叫白龙,兄弟两人不仅长相各异,性格也迥乎不同。老大憨厚耿直,长得五大三粗,黑乎乎的;老二聪慧机灵,长得精干苗条,白生生的。兄弟二人,在父亲的教导下,既养成了勤劳朴实的秉性,又学会了一套精湛绝伦的石匠手艺。
万历年间,天下大旱,土地干裂,禾枯苗死,百姓们心急如焚。这天,张老汉刚走出家门,看见成千上万的百姓,排着长长的队伍,抬着牛羊等供品,去寺庙乞神求雨。张老汉看罢,不禁长叹一声:“唉!我空有一身手艺,却不能为百姓凿井解难。”一时气急,回家后便卧床不起,临终前,他对两个儿子叮嘱说:“你们俩要想方设法为百姓解难啊!”说完便离开了人世。
兄弟俩含泪埋葬了父亲,便带上工具上了山。他们知道,泰山上名泉很多,只要凿开一个,便可解救山下百姓的燃眉之急。可是,奇怪得很,兄弟俩跑遍了山前山后,却没找到一个泉眼,黑龙急了,他对白龙说:“就是凿通东海,也要找到清泉。”一句话提醒了白龙,是啊,泰山不就是玉皇大帝的一块镇海宝石吗?泰山下面压着的就是东海龙宫的水泉,因此,泰山才有“山多高,水多长”的奇景,只要把泰山凿透了,还愁找不到水吗?兄弟俩决定,黑龙身强力壮,去凿开山泉,白龙体弱力小,去凿水池,以便日后蓄水。
第二天,俩人选好地点便分头干了起来。他们整整干了七七四十九天,白龙终于把池子凿好修完了,黑龙凿透了四十九层地岩,却见不到半点的水气。于是,兄弟俩又同心协力,开挖深潭。他们不分昼夜,拼命凿着、挖着,饿了便啃口干粮,困了就在潭底休息。就这样,又过了三十一天,兄弟俩已凿通了第八十层地岩。突然,地下传来“轰隆”、“轰隆”水流撞击岩石的声音。黑龙高兴极了,一把夺下弟弟手中的锤子,说:“来,歇一会儿,咱们再一鼓作气,凿透了这层地岩,就可以见到水了。那时,乡亲们该有多高兴!就是九泉之下的父亲,也可以瞑目了。”谁知,白龙却一人默不作语,陷入了沉思。他抬头望着那高高的像明月一样挂在头顶的潭口,说道:“哥,你想过吗,如果我们凿透一点就走,那泉水什么时候才能灌满这千尺深潭?如果我们把洞凿大,泉水必然喷涌而上,咱们又怎能逃得出去呢?”听了弟弟的话,黑龙也不禁心寒起来。最后,他们决定,为了早日使乡亲们摆脱苦难,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。
于是,兄弟俩一起动手,在第八十一层岩板上,凿出一条大缝,然后两人用力将石板掀起,只听“轰”的一声,泉水像突起的巨龙涌了上来,顷刻便灌满了千尺深潭。泉水喷涌而上,流满了水池,流到了山下,而黑龙、白龙两兄弟,却由于躲闪不及,被水淹没了潭里。
乡亲们得知此事,一个个眼含热泪,从四面八方来到山上,凭吊为救助他们而献身的兄弟。以后,人们便将潭子取名“黑龙潭”,将水池取名为“白龙池”以示悼念之情。